您目前的位置 : 首页 >> 广州的宾馆 >> 正文

冰火两重天冷库工人在炎夏和寒冬间自由切换

日期:2017-11-28(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全媒体记者赵艳君杨帆

  进入炎夏,不少地方开始了汗蒸模式。如果要用一句话证明你那里很热,你会说什么呢?“我啥都不说,我这条命是空调给的。”对于网上的这个段子,很多人会忍俊不禁,但同时又彼此心照不宣。也正因为如此,哪儿凉快去哪儿待着,竟成了炎炎夏日大家的共同心愿。

  其实,生活还真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摆脱汗流浃背的烦躁,同时可以尽情地享受低温,甚至可以带给你比空调更甚的冰凉体验,没错,这里就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是零下三十几摄氏度的“冷宫”。

  5日,本报新华社云直播记者赴开发区升旺食品有限公司,体验了一把冷库工作的“冰火两重天”——原来,高温下的“冷”职业,也并非看上去那么美好。

  内外温差60多摄氏度工人在两个季节间切换

  5日8时50分,室外温度显示近30摄氏度,与此同时,公司速冻库最低温度可达零下36摄氏度。

  9时许,冷库工人马庆营穿戴好棉袄,开着叉车忙活起公司产品和原料的出入库工作。

  当记者表示有点羡慕他的工作时,不善言谈的马庆营只是笑笑——对于这种不明真相的羡慕,他不知道怎样去解释。然而,接下来的事实却让记者明白,对马庆营和同事而言,60多摄氏度的温差,迫使自己在炎夏、寒冬两个季节间切换,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个中辛苦,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体会。

  已在茌平升旺食品有限公司工作3年之久的马庆营,早已适应了在60多摄氏度温差环境下的生活,对他和工友而言,时下的这个季节无疑是他们最讨厌也最无奈的时节。

  马庆营坦言,他主要负责公司冷库产品和原料的进出,眼下的这个季节,他几天每天都开着叉车往返于“夏天”和“冬天”之间。也正因为如此,和大多数人不同,马庆营最喜欢的是冬天,因为,只有在那个季节,冷库和室外温度的差异最小,自然也是他们感觉最为舒适的时候。

  工作半小时左右,因为嫌频繁穿脱衣服影响工作节奏,马庆营索性将棉袄脱下放置一边,穿着几乎湿了一半的短袖出入冷库——显而易见,在这里工作3年之后,他的身体调节能力逐渐提升,“该习惯的,都已经习惯了”。

  半瓶矿泉水入冷库3分钟后瓶身冻变形

  置身于零下3沈阳癫痫病医院6摄氏度的速冻室,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5日9时许,短袖短裤在室外待了5分钟的记者,大汗淋漓。这个时候,再往速冻室门口站上一下,周身便感觉透心地凉。甚至后背的汗珠,也瞬间变成“冰珠”。

  对此,常进出冷库的马升旺深有体会,他坦言,虽然那一瞬间的凉意可以摆脱高温汗蒸,但带着汗水进冷库,无疑是对身体的一种摧残,“大多新入职的员工,需要有一个缓冲期,不然身体肯定承受不了”。

  事实证明,马升旺所言并不夸张。

  当日8时58分许,也就是本报新华社云直播癫痫病到哪家医院治疗好记者进入冷库前,马升旺将半瓶矿泉水放进速冻室,3分钟后将瓶装水拿出来后发现,瓶身因低温已经冻得严重变形,将瓶子拿在手中,明显有一种冰冷刺骨的感觉。

  马升旺说,如果不是每天身处极寒环境,便无法体会到个中辛苦。

  同时,马庆营也说,身处这样的环境,辛苦可想而知,但工人师傅仍然选择癫痫病有什么样的危害在这种极寒环境中坚守。这个从业3年的老员工坦言,好在公司负责人念及他们的辛苦,都会给予这个岗位的工人额外的补贴。

  而这,也是这里每名冷库工人“冷”并快乐着的主要原因。

  ——记者手记——

  穿短袖进冷库转一圈血都凉了

  经过一夜的雨水冲刷,5日上午8点半,的室外温度显示为近30摄氏度。虽然不再是头些天动辄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但由于刚刚下过雨,地面湿气大,人仍然会感觉不舒服。甚至有网友调侃,这两天待在才发现,“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真不是一句骂人的话。

  想到马上就能像冷库工人一样,进入零下几十摄氏度的&ldqu南京癫痫医院o;冷宫”里“纳凉”,记者内心其实还是有些激动的,毕竟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幸运待遇”。

  可是,大热天在“冷宫”里,真有想象中那么令人羡慕、那么爽吗?

  5日一早,晚报新华社云直播团队跟随马升旺早早来到位于广平乡的这家食品加工厂。直播之前,记者身着短袖,先去其中一间冷库进行体验。

  事实上,出发去采访的头一天,马升旺又给记者打了个电话,一再嘱咐我们备好棉衣。他说,虽然不会在冷库中待很长时间,但最冷低至零下34摄氏度的温度,不做任何保暖措施,一般人是吃不消的。虽然记者翻出了家中最厚的羽绒服带上,但对冷库中的极致低温显然心理准备不足——

  站在约10厘米厚的冷库门前,记者已经能够感受到丝丝凉气,待到打开冷库大门,一股浓烈的雾气从里面冲出,让人马上就有了凉爽的感觉,等到在冷库室内待上超过1分钟,记者的血都“凉”了,已经忍不住狼狈地夺门而出,刚刚跑出门外,眼镜上就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气……

  “我们这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也不能连续待太久。”马升旺说,刚来的工人一般都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来适应工作环境,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

  尤其是夏天,以冷库门为分隔线,进一步是零下34摄氏度的低温,退一步是35摄氏度的高温,内外温度相差最高可达70摄氏度,这么大的温差,对人体是巨大的考验。

  盛夏酷暑,在室外工作的人渴望凉爽,但对这里的工人来说,冷却成了他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这里亲身体验才能够了解,在炎炎夏日里人们眼中的这份“幸运待遇”,其实只是看上去很美。

  征集令

  酷暑之下坚守本报记者与您在一起!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小芹)曾经我们的记者爬上塔吊与塔吊操作工聊工作艰辛;昨天,我们记者又去冷库,与冷库工人一起去感受“冷热两重天”……同时,本报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直播的形式,对其进行实时直播,将上述行当的特别及不易之处展现出来,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

  当然,每个行业每个职位都有各自的特殊之处,但是,有些岗位的确在酷暑时节更难熬,其中尤以户外工作者感受最为明显。

  比如,我们在享受平坦宽阔的道路带来的交通便利的时候,有道路施工人员正在为我们能享受到这些便利而挥汗如雨。

  比如,我们坐在家里享受空调带给我们的丝丝凉意背后,是空调安装工顶着日头,像“蜘蛛人”一样,做着危险系数极高的工作。

  ……

  晚报作为一份贴近民生接地气的都市类报纸,我们愿意并渴望去一起体验感受各种艰辛不易,并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直播的形式将某一行业独特之处直观地展现出来。

  在此,本报特面向全市所有行业发出征集令,当然,可以是酷暑时节极为难熬挑战性强的行业,也可以是有趣有料,所做工作不为大众所了解的行业……届时,本报将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将您所在的行业,将您行业的独特魅力,传播到全世界!

  不要犹豫了,拿起电话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510000报名吧,只要您符合上述条件,本报就将派出精干力量现场体验并实时直播!

  酷暑之下坚守,本报记者与您在一起!

 

友情链接:

神闲气定网 | 化脓怎么处理 | 上海地铁厕所 | 柳宗元在封建论 | 建康之路 | 美眉色图 | 芬威克鹰